升降機  |  自動梯  |  製造商•保用者

其它資料  |  關於本網  |  連結區  |  討論區

free website stats program
位置:主頁 --> 升降機 --> 傳動形式安排

 

升降機技術資料

傳動形式安排

更新日期:2012年4月7日

嗚謝各網友提供資料

 

纜輪

每部有鋼纜的升降機,都會有纜輪在作用,視乎環境和繞纜方式,可能會用上數個甚至十數個纜輪。它們可歸納成三種如下:

曳引輪(纜轆)
曳引電動機直接連接曳引輪,帶動鋼纜運行。

導向輪(壓轆)
主要在普遍的上置式機房裝設。
由於升降機和對重的鋼纜之間距離,比曳引輪直徑大,故需裝設導向輪以保持兩端鋼纜垂直。
另外,若鋼纜利用「複繞」方法增加摩擦,也需要導向輪作為「複繞」一部份。

反繩輪(運纜轆)
主要裝設在機頂和對重頂,亦會用在井道其它地方,用以將鋼纜轉向。

 

而纜坑亦有兩款:

切口半圓槽
適用於曳引輪。由於曳引輪是動力和制動力所在,故切口半圓槽能增加摩擦力,防止鋼纜在曳引輪上打滑,造成不平層甚至發生事故。

半圓槽
用於導向輪和反繩輪,能減少鋼纜損耗。

 

每種纜輪都需裝上「纜壓」,防止鋼纜移位和甩出。

 

曳引比

曳引輪帶動鋼纜所行走的距離,未必與升降機上落的距離一樣。在機箱、對重或井道位置加設不同纜輪,改變鋼纜的繞法,便可以改變曳引比。

曳引升降機的曳引比即「曳引輪帶動鋼纜的距離:升降機行走距離」,常見的有1:1及2:1(循環纜)。

要計算曳引比,最簡單的方法,就是以「曳引輪」和其中一端「繩頭」之間,共有多少段鋼纜,能被帶動伸縮。

貨運升降機,使用2:1繞纜增加曳引比能使負載能力提高,當然速度也成反比的減慢,部份更用上4:1甚至6:1的繞纜方式。

客用升降機方面,短行程的多用1:1繞纜,中高行程的升降機,由於多數用上無齒輪曳引電動機,其轉速較高,所以也會用2:1繞纜。

無機房升降機亦普遍用上2:1繞纜,而原於機頂的反繩輪則放到機底,鋼纜橫過機底,以使機箱於最高層,能比曳引電動機高。

無機房繞纜方式

 

油壓升降曳引比即「油壓臂伸縮長度:升降機行走距離」,數字剛好與曳引升降機相反,常見的有1:1及1:2。由於油壓臂力度較大,故有能力以1:2方式帶動升降機。

直頂式無需設置安全鉗和保險纜,但井底下需有與升降機行走距離一樣的長度容納油壓臂。例子:東涌線各站

兩節式如同直頂式,但油壓臂可縮短一半。例子:九龍站

側置直頂式如同直頂式,並無需在井底下方設置油壓臂,但只適用於一層樓距離。例子:荃灣車廠會所

側頂式為常見1:2帶動方式,但調較不善機箱有機會傾側。例子:香港中央圖書館

雙臂側頂式能平衡機身兩邊重量。例子:荃灣線各站

側頂循環式只用一套油壓臂,也能使機身沒有傾斜的壓力。例子:西鐵線各站

 

複繞曳引輪

不少高速機(2.5米/秒或以上)在設計時,為防止鋼纜與曳引輪打滑,導致升降機失控,故會利用「複繞」增加摩擦。

「複繞」是利用曳引輪及導向輪,使鋼纜經過曳引輪的次數增加至兩次,而其中一次更必定繞了180度。

以上為一條鋼纜的簡化圖例

所以,該兩個輪的纜坑必定是鋼纜數目的兩倍。

 

為著環境而作出的設計

大多數曳引升降機均使用上置的機房設計,但有些環境並不能採用這種設計(例如大廈高度限制、空間不足等等原因......)

一些低層的運輸(少於20米距離),以往會用油壓升降機來解決問題,因其機房在下較為有利,機價亦較為便宜,但因該機種耗電量高,只適合使用率不高的情況。

對升降機要求較高的情況(超過20米距離),則會使用旁置式機房的升降機(機房在頂/底層旁、甚至井底),利用更多纜輪和鋼纜,把升降機的動力引到上方,成本明顯較高。

旁置式機房

但旁置式機房始終不適合十多層以上的樓宇,因此該些樓宇很多時仍要用普通升降機,為了遷就總高度,一些樓宇會把機房放到樓宇頂層而不放於天台,這些樓宇頂層便不設升降機服務,或另設短距離升降機來服務。

無機房升降機的出現,因不用機房及行程較長,已大大減少被迫採用下置機房或油壓機的情況,雖然行程不及普通升降機,但已比下置式機房優勝得多了。

有部份頂層曾用作機房而不設層站的公屋,在更換升降機時,選用了無機房升降機,由於少了機房,所以能加建層站於頂層,方便居民出入。